第(2/3)页 等到后来长大了之后,叶凡才发现,这个对他少年时期造成了很大影响的“生物圈2号”,其实最后是失败了。 但是后来叶凡仔细一想,这场实验,真的可以用“失败”来形容吗? 建造“生物圈2号”并且开始实验,本身就是为了证明,人类是否可以通过一个密闭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生存下来。 只有生存下来了,自然就可以证明很多东西,生存不下来的话,难道就不可以证明另外一些东西吗? 比如说影响大气各成分比例的新原因,或者是温室效应对于海洋的影响,甚至人与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社交模式,这些不都是通过“生物圈2好”的探索得到的吗? “生物圈2号”用客观事实证明了,地球通过几十亿年的金华,孕育了生命,成为人类适合的居住的星球,是有万千内在联系的原因的,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就可以模拟出来等 而这也是恰恰说明了“生物圈2号”的实验并能够被简单的归类为失败,因为它让人们认识到了地球家园的唯一和可贵。天天 与此同时,人类也是知道了寻找新家园的道理,不仅漫长,而且还充满了坎坷。 未来人类是要殖民太阳系,走出太阳系,面对星辰大海的,这样的实验是必须要做的,而且这个艰苦困难的过程中会有无数的挫折和牺牲。 更何况当时只有1.3万平方米,换算下来也就20亩地,如今的蔬菜棚都有10亩一个的了。 然而这也是可以从另外一种程度来说明,也就是说连20亩地都管理不好,那么以后之殖民地球外面的时候,又要如何进行呢? 更何况面积不是越大越好,要考虑到生物圈建造的目的,并不是在地球上另起炉灶,而是在其他的星球上建立生态,考虑航天投送能力,任何物资都不能够太多。 再加上对于大气层面的研究报告,也是为后来的人类做出了启发,单单是全球这么大的环境系统,往其中排放0.04%含量的二氧化碳,都会对起地球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。 所以“生物圈2号”最终失败的结局,是一种必然,因为它根本就玩不转。 叶凡从系统中兑换的维生系统,其实有很多方面也是跟这些息息相关,只不过这其中需要消耗庞大的电能。 其中最核心的思路,就是用电解水来进行供养,以及利用核聚变的无限能源,带来的强日光灯照射模拟太阳环境,维持植物的种植。 维生系统的思路,并不是去营造一个完整的生物圈,因为那样太过于复杂而且成本太高非常的难以实现。 第(2/3)页